【触手组.tantacle】

冰箱里的女人们

 

暴走水母:

冰箱里的女人们

来自wiki百科

译者:海月(触手组编剧水母)

 

历史

“冰箱里的女人们”一词是由漫画作者盖尔•西蒙(GailSimone)在1999年创造的。当时她创办了一个和朋友们讨论漫画书的网站,名字就叫“冰箱里的女人们”。此名源于罗恩•马兹(Ron Marz)编剧的绿灯侠第54期(1994年),在这本书里,当英雄凯尔•雷纳(KyleRayner)——即书名提到的绿灯侠——回到家时,发现自己的女友爱丽克丝•迪威特(Alex Dewitt)已经被反派神力少校(MajorForce)所杀害,尸体就塞在冰箱里面。




西蒙和朋友们随即做了一张统计表,统计在超级英雄漫画中“被杀害、致残或者丧失力量”的女性角色。这张统计表后来通过BBS,e-mail和电邮名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西蒙还直接将表单通过电子邮件寄给许多漫画作者,请他们填写反馈。

在某些漫迷圈里,这张统计表称得上“臭名昭著”。调查对象填写反馈时,总能读出歧义来,但是西蒙坚持说她的“观点始终单纯如一,即:如果你毁掉大量女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她们就不会再来看漫画了。就是如此!”

 

创作者反馈

西蒙收到了大量读者和业界同行的邮件反馈。针对制作这样一张清单,有些回信者的反应充满敌意,他们由此臆测西蒙的行为出于激进的女权主义。有些回馈表示中立,还有一些持肯定态度。此外,1999年早期,围绕这张清单的价值,网上的漫迷站点中存在多种不同论调。以“令角色的朋友或熟人受到可怕的伤害、死亡或丧失能力”作为一种剧情推动手段,针对英雄漫画中这类桥段的运用,人们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盖尔•西蒙决定把她从网站上搜集到的大量回馈列出来。记者博•亚伯勒(Beau Yarbrough)做了网站初步设计并编写源码。艺术家兼业务主管约翰•巴特尔(John Bartol)编辑内容。罗伯特•哈里斯(RobertHarris)——图书管理员和漫迷——出钱维护网站,他还和另一位迷友约翰•诺里斯(John Norris)一起负责网站更新。而最初想到把这张统计清单发到网上的则是软件开发人杰森•于(Jason Yu),他也是网站最初的主机提供者。

一部分漫画作者表示,这张清单让他们停下来思考自己正在创作的故事。以“女性角色死伤”作为剧情推动手段,他们的回复通常会理性的表示赞同或反对。网站中也包括一张清单,列出了漫画从业者的部分反馈。

罗恩•马兹的回复(节选)“对我来说,真正的区别不是男与女,而是主角和配角。多数时候,主角,‘书名’角色,给自己作品充当顶梁柱的角色,由男性充当……配角是那些可以遭受更多永久性和毁灭性悲剧的人。而很多配角都是女性。”

 

尸体解冻

一些漫迷指出:许多角色——无关乎性别——最终的回归是因为他们在故事线中分量足够重,或者在迷友中人气足够高。这样一来,不论男女,二线或三线角色(以及不那么重要的一线角色)就更可能被永久杀死。总体上,搭档也趋向于不停换代。“冰箱女”网站初建时,在漫画资源网站的留言板进行在线讨论时,持这种观点的人总会援引第二代罗宾(Robin II,Jason Todd)和美国队长配角巴基(Bucky Barnes)的死亡做例子。仔细推想了这种看法之后,内容编辑约翰•巴特尔撰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答复,在这篇名为“尸体解冻”的文章里,他指出:当男性英雄被杀或遇到变故时,他们通常更容易回归现状。依照巴特尔所说,当大多数女角色遇到变故后,她们“不被允许像男英雄通常所做的那样,得到机会回归最初的英雄状态。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区别了。”

(译者按:二代罗宾,即蝙蝠侠养子杰森•托德,惨死在小丑手里。巴基•巴恩斯是美国队长的少年搭档,阵亡于二战末期。不过最近——以美漫的历史来说的确是最近——他们又都回来了,还带着一连串跌宕起伏的重生故事。人气比起死亡之前更是一路飙高。)

 

新址

冰箱女网站历尽波折,于2009年更换成现在的域名,译者此处不再赘述。

WiR网址:www.unheardtaunts.com/wir


—————————————————————————————————————— 

在流行文化中

尽管最初的统计清单和网站现在已经被视为档案,但是词条“冰箱里的女人们”依然会在互联网上引起漫画迷们的讨论。该词条和网站对漫画亚文化产生的冲击是持续性的。

 

对主流文化的影响

“冰箱女”也会在漫画圈外引发热议。2000年,有些国有报纸在撰稿时参考了该网站。有关“冰箱女”的文章通常会就“流行文化和漫画产业中的男性沙文主义”进行探讨。在上述领域中,男性沙文主义是否存在?持赞同和反对观点的人们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辩论。许多主流大众媒体都提到了冰箱女网站。甚至一些小众化的传播渠道也受到了影响。从一部分大学的流行文化分析和评论文章中,都能看到“冰箱女”的身影。

作家佩里•摩尔(Perry Moore)将“冰箱里的女人们”和男同性恋之死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他指出,被设定(或宣称)为同性恋及双性恋的男性角色,他们的死亡其实和“冰箱女”异曲同工。

 

“冰箱里的女人”综合症

“冰箱里的女人综合症”一词诞生在大量网文和线上讨论的基础上。2006年,漫迷劳伦•戴普(Lauren Dayap)在一篇网文中不加注释地用了“冰箱里的女友综合症”这个词。

“冰箱里的女人综合症”是指在漫画故事里,以“女性角色的伤亡”作为桥段推动情节,从而达到让男角色出彩的目的。此外,这种桥段也能从漫画设定的宇宙体系里弱化和淘汰一些女性角色,可谓一举两得。因为“冰箱里的女人们综合症”通常会让一个女性角色落到超级反派手里,被残忍地伤害或者谋杀,对于与牺牲者相关的男性超级英雄角色来说,这种行为激发了一场个人悲剧。女性角色的伤亡促使英雄和害人反派之间产生的针锋相对、牢不可破的强烈恨意。凯尔•雷纳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女士遭难”已经成了他人生里司空见惯的悲剧了。

(译者按:凯尔是个真正的倒霉催的,历任女友和老妈都……)

比照作者对待女性角色的方式,就能了解他们对于男女平等持有何种态度了

 

 

P.S:译者英文比较poor,难免有误。如果您在阅读本文时发现错漏,欢迎指正。谢谢。

———————————————————————————————————————


译后记:

在翻译到“尸体解冻”部分时,笔者同一位阅读美漫的朋友就为何“女性角色不容易获得重归英雄行列”的机会进行了一番探讨。一位角色重新出现在读者眼前,代表他/她在故事中足够重要,或者人气足够高。那么女性角色的重要性和人气看上去都弱于男性。为何在全年龄全性别向的作品里,无论男女读者比例多少,女性角色的受欢迎程度总是不如男性呢?

我们最终得到的假设结论是,男女读者看待角色的方式不同:“一个受欢迎的男角,男性读者是将其视为自身投射,女性是对其付与爱意的。而一个受欢迎的女角,男性投之以爱慕,女性却很少会觉得‘我想要成为这个人’。”

男性永远希望自己变得卓越优秀和受到女性欢迎——或者说“征服同性和异性”(这种欲望有时候会变得很扭曲,笔者曾经误入一个无人管理的女性英雄贴吧,结果还以为自己进了SM俱乐部)——这种社会期望数千年来从未改变。

而女性对自身的期望目标是什么?该目标在当今社会是否因人而异存在分歧?笔者并没有向西蒙女士一样进行大规模调查,因此无从得知。但是,直至19世纪50年代,笔者所见的大部分文艺作品,女性最为理想的结局依然是“然后她成为了贤妻良母,全心过着围绕家庭过着快乐的生活”。

 “你是否有希望成为的角色”?笔者就这个问题请教了三位女性朋友,其中两位都表示没有,第三位表示有。值得一提的是,就笔者了解,表示“有”的这位女士恰恰是三个回答者中唯一一个特殊者,她对于全年龄全性别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喜爱程度要远远高于男角色。这或许能够略微证实“性别代入感”与“喜爱程度”之间的确存在联系。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到了一件关联不大的事。

美国著名科幻、奇幻与女性主义与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家,厄修拉•勒古恩女士的名作《黑暗的左手》中有这样一幕:当来自地球的机动使金利和雌雄同体的冬星本地首相伊斯特拉凡一起逃上茫茫雪原,独处在一间小小的帐篷里时,伊斯特拉凡进入了发情期,这一幕在原作中十分震撼人心。两个从生理到心理都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在孤独中,彼此深入到对方精神和心灵的最深处。

金利并没有接触伊斯特拉凡,但发情期的冬星人在他身边时,身体结构本应当完全变为女性。可是作者使用的人称代词却一直是“他”。而且,在全书阅读过程中,笔者都一直将伊斯特拉凡视为男性,尽管冬星人其实是没有性别的。

25年后,勒古恩女士在纪念版后记中的写下了一段话,说自己“强烈地意识到了自己是被一种隐藏的力量,绝对的支配性操纵着,被一个虚拟代词‘他’”,在这一幕中,如果把伊斯特拉凡的代称从“他”换成“她”的话,故事所希望表达的“肉欲到神交的升华——无关肉体的亲密,全然不同的情感交流”的意味也就无法如此深刻地体现出来了。

(译者按:《The Left Hand ofDarkness》,勒古恩女士在1969年所发表的科幻小说,讲述了在没有性别的独特异星,冬星发生的故事。该作品获得1969年的星云奖与1970年的雨果奖。)

评论
热度(86)
©【触手组.tantacle】 | Powered by LOFTER